当下,数字经济发展愈发迅猛,各大企业的转型工作是“转”了又“转”,总感觉跟不上趟,产业、业态、模式,啥啥都要创新,啥啥都要升级,不在创新升级中爆发,就在创新升级中灭亡,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每天都上演,“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、数智化”······这些不知所云的词天天被提到,但我们对它们的理解莫衷一是,今天我就粗浅给大家整理一下,便于理解。
一、信息化
“业务数据化”,让业务活动能被数据记录下来。是以业务流程的信息记录为核心,把企业的生产、采购、销售过程,以及客户服务、现金流等业务活动和过程,通过基础系统记录存储下来。
二、数字化
“数据业务化”,用已积累的业务数据去反哺优化业务流程。是以数据分析为核心,把信息化阶段中所存储的数据利用起来,用已积累的业务数据去反哺优化业务流程,从数据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突破业务瓶颈。
三、智能化
“智慧+能力人机一体化”,在计算机网络、大数据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,无需过多干涉即可帮助人们做出决策。
四、数智化
“数字化+智能化”,是以海量大数据为基础,结合人工智能相关技术,打通原来数据‘端到端孤岛’,结合场景化去解决问题。实现人机的深度对话,使机器继承人的某些逻辑,实现深度学习,甚至能启智于人,即以智慧为纽带,人在机器中,机器在人中,形成人机一体的新生态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:
信息化:纸质排班→计算机排班(Excel表、系统都算)
数字化:根据以往排班的数据分析,超过法定工时的排班,是支付加班费,还是增加人手,才能达到成本最优。(例如1人支撑2人的工作,超出的工时需要支付1.5倍的加班费,相对于1.5倍的加班费,显然支付2人的工资更优。)
智能化:系统根据劳动法和公司制度规定,并参考加班产生的人工成本增加,自动生成最佳的排班计划,从而实现成本、效益最优方案。
数智化:在智能化排班的基础上,通过分析历史休假、家庭成员等数据,以及员工个性需求,优化排班、调班算法,实时监控排班情况,并进行人性化调整。(例如员工有10岁以下子女,人性化在6.1进行调班,或根据员工的儿童节活动动态排班)
很多企业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哪个阶段,有钱的时候瞎花钱乱搞,热门系统都上一遍,没钱的时候,砍掉所有预算,甚至连年度服务费都砍掉,因此想让数智化在业务发展中起正向作用的企业,应先摸清自家的数据规模和质量、技术能力和架构、人才分布和能力、用户规模和质量,有清楚认识后,再考虑做不做,规划适合自身的数智化路径。